四招幫助你超越力竭,獲得完美“泵感”效應。對于我們健身人來說,好好的訓練,好好的恢復是我們所追求的。從內心里為了自己的夢想或者真心的改變而努力,這是我們所需要的。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訓練中的敷衍了事、自欺欺人,完全機械的應付計劃等等事情發生。雖然訓練過程必然艱辛,但始終是充滿希望的。
訓練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說是個刺激肌肉的過程,在訓練中迫使肌肉力竭是我們常用的方法之一,也是現在健身行業被廣泛使用的方法。我們說的肌肉力竭,而不是身體力竭,這點很重要,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“練到肌肉”,而不是練到力量,例如在做啞鈴彎舉動作,動作的不規范導致往往會導致身體力量用盡,而二頭卻沒有刺激完全,這是典型的沒有“練到肌肉”,練到力量了。力竭只是一個方法,而我們通常用“泵感”來衡量肌肉是否刺激到飽和一個標準,力竭是獲得“泵感”的有效手段之一。
真正健身的朋友會執著的去追求泵感,一次沒有泵感的訓練不是一次完美的訓練。不要單純的為了完成計劃而訓練,像任務一樣。雖然力竭是獲得泵感的有效途徑之一,但對于大重量的練習來說,往往力竭了卻沒有獲得泵感,所以在動作我們還要注意要運用多組數、慢速度、長位移等等方法來配合以獲得泵感。這里我們介紹四種超越力竭的方法,給予肌肉更深層次的刺激,來幫助你獲得“泵感”,幫你完成一次完美的訓練。
1、助力法則。助力法則需要一個訓練伙伴,當你在某個動作進行到最后一次力竭的時候,由訓練伙伴在動作關鍵位置進行幫助一下,使你繼續幾次動作的方法。
2、欺騙性法則。雖然經常講動作的標準置關重要,但在最后幾次動作可以適當突破一下,這也是獲得泵感的常用方法之一。在用標準的動作做到力竭的時候,用不標準的動作借用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做多幾次,這就叫欺騙法則。
3、間歇訓練。當一個動作力竭的時候,保持姿勢不變,停留3-4秒,調整呼吸繼續多做幾次。
4、半程法則。對于一些能做半程的動作,當不能做到全程動作時,可以用半程動作多做幾次,例如啞鈴彎舉動作。
5、遞減重量法則。當一個重量的動作做到力竭的時候,減少重量繼續到到力竭,繼續減少重量。例如20KG、15KG、10KG、、、
健身不僅僅是項體力勞動,同樣也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。在健身中學會思考,不要麻木于為了計劃而計劃的機械重復中,我們要的不是“完成計劃”,我們要的是訓練成果和改變。
填寫稱呼和郵箱即可發布評論